403震後,市場零星傳出有PC OEM供應商出於特殊考量,接受高昂的DRAM及NAND Flash合約價漲幅,但僅零星成交案件。
美國半導體業者透露,美國和歐洲客戶都要求降低與中國有關的供應風險。台積電支出 1,787 億元居冠,聯發科第二晶片製造邁入「零度以下」:SK 海力士擬在 -70°C 生產 3D NAND。
半導體後段製程多為透過人工作業包裝(assembly),主要集中在中國、東南亞等擁有大量勞動力的國家,若要在成本較高的美國和日本建廠,自動化技術可說相當重要。為降低半導體供應鏈的地緣政治風險,英特爾將與 14 間日企合作開發技術,實現封裝等後段製程自動化,目標是在 2028 年實現。Intel assembles Japan team for chipmaking automation(首圖來源:英特爾)延伸閱讀:去年製造業研發費用創新高。據悉,以英特爾為首的集團未來將在日本試建一條後段生產線,目標是實現後段技術標準化和全自動化,使製造、檢測和處理設備由單一系統管理和控制自 ChatGPT 席捲全球以來,開發者使用 ChatGPT 幫助他們加速開發任務並解決編寫程式碼的問題,進而減少對 Stack Overflow 的依賴,平台流量有所下降。
繼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後,OpenAI 與程式設計問答網站 Stack Overflow 展開合作,以提高模型處理程式設計相關任務的能力。Stack Overflow 建立一個名為 OverflowAPI 的 API 服務,讓訓練和微調大型語言模型的企業能夠持續存取公共資料集。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div-gpt-ad-1703223425197-0); }); 然而,中央研究院「研之有物」採訪院內生物化學研究所的蔡明道院士,他與國際團隊合作,利用「X 光自由電子雷射」(XFEL)的顯微技術和巧妙的實驗設計,首次捕捉到酵素修復 DNA 損傷的動態過程。
而為了回答重要的問題,自然不會滿足於現狀,會持續追求更新更好的方法。當觀測時間僅有飛秒等級時,就像拍攝狂奔中的美洲豹一樣,要在近乎瞬間的快門時間中看清拍攝物,此時的顯微鏡光源要非常非常明亮、同時也要有極快的光脈衝才能做到,XFEL 就是最佳選擇。」結構生物學最新神器—冷凍電子顯微鏡〉。Maestre-Reyna 博士說明,內部設有紅光 LED,因為光解酵素是用藍光啟動修復功能,所以樣品製備和數據收集都必須在沒有藍光情況下進行。
(Source:Science)事實上不只是光解酶,所有酵素整體上怎麼運作,都沒有人親眼看過。既然是轉瞬即逝,詳細解析酵素作用的過程有什麼意義呢?蔡明道解釋,在生化學家眼中,化學反應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,掌握細節大有應用的潛力。
冷凍電子顯微鏡、XFEL 研究都已經做出成績。▲ 上圖表示 DNA 光解酶的活性位點與 DNA 損傷結構 CPD 結合,過程中酵素如何修復打結的 DNA?蔡明道與國際團隊運用 XFEL 與酵素生物學解密。另一方面,蔡明道形容,酵素從開始催化到結束形成產物,就像一部電影,以前我們能看到開頭,也能見到片尾,得知結局為何,卻不知道中間的過程。於是,「時間解析序列飛秒晶體學」(time-resolved serial femtosecond crystallography,TR-SFX)因應而生,專門研究如何捕捉發生在 10-15 秒(飛秒)時間級距的分子動態。
以長鍊形式存在的 DNA 會經歷多種損傷,一類普遍存在的損害結構稱為「環丁烷-嘧啶二聚體」(cyclobutane-pyrimidine dimer, CPD)。例如化學合成與製藥,都有可能變得更加精確。▲ XFEL CCD 探測器的高速寬頻介面。X 光是能量很高的光,為了要讓上述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放出 X 光,我們必須要打造約 1 至 2 公里的直線加速器,讓電子累積足夠的能量,以及足夠的「搖擺」空間。
本次 DNA 光解酶的論文成果,是國際合作的大型研究,論文作者高達 69 位,來自世界各地 17 個研究機構。卻還是要實際看到,才能釐清理論與模型的精確程度。
樣品室充滿氦氣,一方面是避免氧氣散射 XFEL,同時缺氧環境也是 DNA 修復的充分條件。他強調,冷凍電子顯微鏡等新技術雖然昂貴,但是沒有這些高貴的設備,便無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,中研院之前建立的冷凍電子顯微鏡設施,現在正持續收穫成果。
常見狀況是 DNA 序列上相鄰的兩個胸腺嘧啶(thymine)受到紫外線打擊後,結構上融合成一體。即使先進的技術只能看見生物分子的靜態結構,也就是「空間」。接下來活化位置的恢復,大概完成於 500 奈秒後。隨後,日本、德國、韓國、瑞士也慢慢設立完成,目前只有這五個地方可以使用 XFEL,全世界都在競爭使用權,預約名額就像天文學的 ALMA(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)望遠鏡一樣稀有。XFEL:更快更亮的顯微之光「研之有物」在 2019 年曾經訪問蔡明道,當時他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,拍攝了宛如藝術品的酵素分子立體結構,詳細請參閱〈「把生物分子看得更清楚。為什麼台灣團隊的題目可以脫穎而出?又為什麼一定要用如此先進的 XFEL 技術呢?兩個問題其實是一體兩面。
同理,科學家用 XFEL 捕捉生物分子的動態結構時,資料會在「飛秒」之間從儀器轉移到電腦上,故需要高速的寬頻介面。(Source:Science)XFEL 能分辨更短的時間點,因此可以進一步剖析時間最短的第一階段內,DNA 損傷經歷哪些修復步驟。
蔡明道 2003 年回到台灣加入中研院後,除了自己鑽研的酵素學、生物化學以外,也大力推動技術升級。蔡明道強調,以往顯微鏡拍攝的酵素影像,不論空間尺度達到多麼細微,例如冷凍電子顯微鏡,依然是靜態的結構。
最後被修好的 DNA 回歸雙螺旋就位,酵素脫離,反應結束,需要經歷 20 萬奈秒。而這些轉瞬即逝的一系列小步驟,都要仰賴 XFEL 才能知曉。
(Source:Dr. Manuel Maestre-Reyna)▲ 全世界只有六個地方有 XFEL 設施,包含美國、日本、德國、韓國、瑞士,而中國正在興建中。除了儀器精密,運轉 XFEL 還需要數百公尺以上的雷射加速跑道,耗費空間及成本相當驚人。隨著顯微技術進步,如今人們要看見體積微小的酵素,已經不是問題。(Source:影片截圖)世界第一個 XFEL 設施位於美國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,2009 年開始啟用。
其中,「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」(X-ray free electron laser,XFEL),即為飛秒晶體學的關鍵主角。而 XFEL 使用了同調雷射光,可以在極短時間產生超亮的 X 光脈衝,這種特性可以讓生物樣品在被 X 光破壞之前就產生繞射圖案,「繞射先於破壞」可以準確記錄分子結構的資訊。
胸腺嘧啶縮寫為 T,故稱為「TT 二聚體」(TT dimer)。實驗所得的新知,無疑有助於完善理論,拓展「酵素學」的知識疆界。
另外,XFEL 的繞射圖案上,每個方格就是一塊 CCD 偵測器,很多塊 CCD 拼在一起,就能完整呈現繞射資訊。然後換下一個修復時間點(t2, …),再重複上述整個過程,以此類推,就可以觀察每個時間序列的結構變化,捕捉微晶體內的 DNA 修復過程。
光解酶(photolyase)便是專門修復上述損傷的酵素,它會來到發生事故的 DNA 分子附近,把打結的 DNA 修理好、斷開 TT 鎖鏈,再脫離目標分子的結合、反應與再分離是極為短暫的動態過程,之前從來沒有人目睹該過程究竟如何進行。相對地,XFEL 取得的畫面雖然來自同一個反應過程,但是每一幅定格的瞬間,卻都是前所未見的全新結構。自由電子雷射是近代產生高品質同調光的技術,1976 年由史丹佛大學的約翰·梅迪(John Madey)發明。整個研究計畫能看到許多跨國的知識與人才交流,例如論文第一作者馬左仲博士(Dr. Manuel Maestre-Reyna),他是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的西班牙人,後來曾在中研院生化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,目前則是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的助理教授,主導 XFEL 的相關實驗。
因為要運作 XFEL 如此龐大的設施,同時也要設計與其對應的酵素實驗,需要許多人合作,包括日本、瑞士兩地設施的相關人士,以及台灣的研究人員。經過一個瞬間(t1),再打出主角 XFEL,產生繞射圖案並分析結構。
在使用 XFEL 解析光解酶的催化過程後,蔡明道不打算停下腳步,他立刻迎向下一個挑戰。專業記者用相機拍攝奧運 100 公尺短跑選手時,需要使用存取速度很快的記憶卡和傳輸介面。
▲ XFEL 設施示意圖,電子表示為藍色,X 光表示為橘黃色。可是酵素反應經歷的時間太短,對人類而言幾乎是瞬間。
发布评论